欢迎光临广西专家顾问网! 今天是
没有账号?
注册 |
登录 |
咨询热线:0771-5865068
微信
gecc微信公众号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珠江-西江经济带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

来源:GECC 更新日期:2014-08-24 分享到: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横贯两广,下通港澳,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作为我国第一个横跨东西部、以流域经济合作为主题的区域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国家层面看,珠江-西江经济带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能够支撑未来中国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带。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对于培育全国经济新增长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规划提出的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突出了“特色、多元、沿江”,既体现了经济带的特点,又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化,也是对具有珠江-西江流域特点的新型城镇化的高度概括。当前,加快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建设应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一、强化和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和全国经济新增长带,关键是强化并发挥广州和南宁的双核作用。从发展现状看,目前双核的发展还很不协调。2013年,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要强化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关键是发挥广州在经济带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尤其是广州对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支持把南宁“做大做强做高”,使其真正成为能够辐射带动经济带开放发展的核心城市。考虑到双核的现有基础,强化双核应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南宁加快开放发展上,强化其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功能,使之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和辐射带动西南中南腹地的战略高地。此外,要正确处理好广州、南宁双核的关系,强化分工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

 

 二、做好特色多元沿江这篇大文章

 

从总体上看,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189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但是,经济带内部差异很大,上中下游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必须从区情出发,实现差异化战略,做好特色多元沿江这篇大文章。

 

从特色上看,要把着力点放在培育城镇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上,强化各城镇之间的分工合作,尤其要培育壮大工贸型、交通节点型和旅游型小城镇,引导小城镇向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同时,要通过保护、挖掘、传承、创新,将地方和民族文化融合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城镇规划、景观设计、城镇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全面提高城镇品质,彰显城镇个性。

 

从多元上看,既要发挥广州、南宁两个核心城市以及佛山、肇庆、云浮、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大力扶持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多元模式并存的格局。

 

从沿江上看,要加强沿江岸线规划,实行上中下游和干支流联动,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塑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滨江城镇。

 

  三、积极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经济带是依托主要交通干道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人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从发展看,珠江-西江经济带既是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带,也是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亲水宜居的人口和城镇集聚带。产业集聚带是城镇集聚带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目前,在珠江-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支撑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由此造成就业岗位缺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为此,要依托中心城市以及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和重点镇,以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实行产业链招商引资,完善地方配套体系,促进人口、产业和要素协同集聚。在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的过程中,要以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以人口和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特别是,在肇庆、云浮、梧州、贵港产业承接区,要依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合作联动、配套发展,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聚,促进港口、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应鼓励各地加强分工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引导产业和要素向优势园区集中。规模超过20平方公里的园区,要逐步向现代化新城区方向发展。(魏后凯)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摘编:谭一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