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专家顾问网! 今天是
没有账号?
注册 |
登录 |
咨询热线:0771-5865068
微信
gecc微信公众号
决策参考
高层声音
专家视点
GECC课堂
专家视点

建立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的长效机制

来源:GECC 更新日期:2015-03-10 分享到: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的建议聚焦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她看来,中国现在是智库大国,还不是智库强国,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参与性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良好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高校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哪些优势?

   
刘晓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是现代高校的四个职能。知名高校均有多个优势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从世界范围看,高校智库通常在政策研究领域占很大比例,美国75%的智库设在大学。优势学科是高校智库的深厚根基和依托,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以其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事务、环境研究领域的研究而著称。
   
从我国来看,高校也同样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良好条件:一是人力资源集中,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可以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学科门类齐全,有利于解决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多个学科的综合问题。三是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可以为智库开展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提供丰厚的学术底蕴。四是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广泛深入,为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网络。
   
此外,高校具有显著的资源整合优势,高校智库与高校内部其他院系之间能够人才共享。高校的研究人员大都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高校的科研设施完备、先进,在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智库很难具有的条件。

   
探索建立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多方努力,在您看来,应如何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刘晓静: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离不开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和积极推动高校智库健康、有序、稳定发展。重点建立完善激励、竞争、合作、监督四个机制。要在智库内部建立起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强化智力劳动成果具有交换价值的理念,承认智力劳动成果的付出需要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建立智力劳动成果价值补偿机制;对于智库而言,着重对其声望和影响力评价进行激励;要确立一个智库间适度竞争的机制安排,通过公平竞争,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整体质量;而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基于智库间自我组织的一个结果,这个基本不用外来帮助和干预;智库的监督机制主要发挥其规范智库发展的纠偏功能。
   
其次,还要加强对高校智库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应该以开放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高校智库建设,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智库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增强智库对重大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将智库提供的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咨询报告等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将智库纳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政策评估的范围,探索建立智库参与政府有关重大决策座谈会、听证会等的长效机制。作为智力服务的购买方和智库竞争机制确立的主导者,决策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处理好政策研究机构与高校智库之间的关系,使智库能够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政府决策咨询业务。
   
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发动所在地高校积极参与智库建设,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有了智库平台,才有可能吸引高端智力。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