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发布《南宁市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
一、发展目标
两年上台阶。到2015年,六县在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以上。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三县在争创“西部百强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中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三县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广西贫困县前列。
五年新跨越。到2018年,六县综合实力在全区排位明显前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更宜居,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区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县新突破。
1.全力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中心,实现县域工业大发展。加快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推进广西天利恒木业多层复合地板和中(高)密度纤维板、广西新洋丰复合肥生产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上林南南铝年产3万吨航空专用高纯精铝加工技改、广西得力木业地板基材及强化地板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建工集团南宁建机公司搬迁、上林大染坊丝绸产业链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等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广西润宇工贸集团新型管材、钢之泰年产10万吨钢结构及3万吨彩钢板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具备开工条件。围绕六大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项目研究策划,储备一批县域重点工业项目。到2015年,六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0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加快推进标准厂房、交通路网、供水供电排污、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南宁伊岭工业集中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隆安华侨管理区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马山县苏博工业园区、上林县象山工业园区等。到2015年,县域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工业园区发展绩效考评。健全园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人员。(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人社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继续深入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和“十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大力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税金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围绕现有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强优骨干工业亿元以上企业。重点支持国电南宁发电公司、南宁劲达兴纸业公司、广西永凯集团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六县新增十亿元工业企业5家以上,亿元工业企业5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深入实施“小型企业上规模工程”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程”,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亿元企业”和一批行业“小巨人”,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金穗模式”、“朝南模式”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立完善扶持家庭农场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培育明星龙头企业,加大对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各县每年扶持3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15年,共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科技服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等,各县人民政府)
2.打造农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花茶、桑蚕、花卉苗木、水产品、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进一步打响“绿水江”香蕉、“明山”大米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新的农产品品牌,到2015年,各县至少要培育打造2个农产品品牌。(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基地。围绕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武鸣县重点发展特色果蔬+生猪养殖+木薯+糖料产业基地,横县重点发展茉莉花(茶)+食用菌+甜玉米+桑蚕产业基地,宾阳县重点发展莲藕+胡萝卜+桑蚕+葡萄产业基地,上林县重点发展优质稻+桑蚕产业基地,马山县重点发展黑山羊+金银花产业基地,隆安县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中药材+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基地。到2015年,六县要建设2个自治区级、12个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科技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三)强化县域服务功能,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1.提升发展商贸业。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交易中心,积极建设社区商业服务网点,推进连锁经营店进乡镇,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工作。实施“南菜北运”等惠民工程建设,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到2015年,六县争取建成4家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亿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工商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武鸣物流中心、宾阳黎塘物流中心、横县六景工业园区物流中心、马山苏博物流中心、上林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隆安那桐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到2015年,六县争取建成2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物流园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四)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新突破。
1.加快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支持上林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加快创建武鸣双桥镇、横县横州镇、宾阳黎塘镇、上林西燕镇、马山古零镇、隆安布泉乡等一批特色旅游名镇。重点推进宾阳万亩荷田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园、武鸣大皇后村康佳龙生态农庄、横县东盟国际文化长廊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村。到2015年,各县要创建2个以上特色旅游名村。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好文物古迹。(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农业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加快县域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各县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选择1—2个具备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景区景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武鸣县重点推进千艺大观、大明谷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伊岭岩和花花大世界等景区;横县重点建设西津湖—郁江旅游片区项目,建设西津湖湿地公园、九龙瀑布群景区、中华茉莉园、宝华山景区等项目;宾阳县重点建设宾州古城景区,修缮程思远故居,加快蔡氏古院、白鹤观等景区开发建设,推进马潭湖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马山县重点推进弄拉、红水河、永乐大地等景区项目开发建设,提升改造金伦洞;上林县重点推进龙母湖、云里湖、金莲湖、鼓鸣寨等景区旅游项目建设;隆安县重点打造龙虎山—右江旅游片区,推进龙虎山景区、绿水江漂流景区、布泉山水景区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区。培育乡村旅游文化,打造特色民俗,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加快武鸣壮乡文化风情旅游区、横县传统民俗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区、宾阳历史人文体验旅游区、上林生态养生旅游区、马山环弄拉旅游区、隆安历史文脉体验旅游区建设。到2015年,六县争取创建10个广西乡村旅游区,培育60家特色农家乐。(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规划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设施支撑新突破。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区与各县之间、县与县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一小时”交通圈。加快连通隆安县的324国道改扩建一期工程(石埠路—金陵镇)建设进度,加快连通宾阳县的昆仑大道延长线工程开工建设。配合自治区推进南宁市域范围内的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宾阳至隆安、隆安至硕龙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配合自治区加快推进都安至武鸣等国省道干线项目建设,加快上林至武鸣二级公路等地方路网项目建设。加大危桥改造和桥梁建设力度,消除危桥隐患。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国省县乡四级公路提级改造,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到2015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沥青或水泥路。(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横县、隆安县等县城重点地段防洪堤建设,加快完善县城防洪保障体系。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支持,开展5座中型病险水库、128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197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县域内17条中小河流实施治理。加强列入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的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宾阳县清平水库补水工程建设。推进规模连片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2015年,全面解决中央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市水利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水库移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电力电网建设,合理规划变电站布局,推进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县域发展用电需求。积极推进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设,重点推进隆安、宾阳生物质发电,横县、马山、上林风力发电,武鸣县生物质能源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林业局、南宁供电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4.加强县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完善县域连接中心城市的高速通信骨干网和遍布县域的宽带网络。加快推进基层电子政务、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各具特色的信息化示范乡镇和行政村。到2015年,农村宽带网络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平均宽带接入速率达到4M以上;每年创建10个信息化示范乡镇和100个信息化示范村,每年完成建立100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牵头单位:市城乡数字化办;责任单位:市广电局、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
1.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重点,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设施,加快建设重点乡镇(集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宾阳黎塘、马山周鹿污水处理厂等。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用5—8年时间,基本完成影响重要水域、饮用水源的村庄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进养殖减排工作,推进村屯散养畜禽养殖小区规划建设。强化农村地区工矿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向农村转移。到2015年,六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重点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50%以上,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爱卫办等,各县人民政府)
2.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到2018年,各县8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80%的乡镇建成生态乡镇,并达到自治区级以上生态县考核标准。(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爱卫办等,各县人民政府)
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实施岩溶山地土壤保持、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废弃矿山复绿等重点生态工程,重点对石漠化较为严重的马山、武鸣、上林、隆安等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到2015年,马山、武鸣、上林、隆安四县石漠化土地治理率分别达到60%、70%、80%、50%。(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等,各县人民政府)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2015年前,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制糖、造纸、淀粉、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到2015年,六县完成20家以上重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县建成1个以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七)加快特色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新突破。
1.加快县城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坚持扩容提质和凸显特色并重,强化服务功能和集聚功能,促进县城转型升级。武鸣县重点推进标营新区和定罗新区建设;横县重点加快县城向东扩张、向北延伸进程,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宾阳县重点推进城东新区建设,打造新的核心区;马山县重点推进城西新区建设,实施旧城改造工程;上林县加快城北、皇周等新区开发建设,扩大县城规模;隆安县重点以右江为轴,提升城东、完善城北、发展江北。到2015年,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9%、35%、38%、36%、32%、32%。(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提升小城镇集聚功能。按照功能完善、提高质量、集约节约、突出特色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独特作用,推进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农民异地转移集中安置,将居住在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农民,有计划地向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镇转移。加快一批重点镇建设,武鸣县重点推进双桥、锣圩等镇建设,横县重点推进六景、峦城等镇建设,宾阳县重点推进黎塘、新桥等镇建设,马山县重点推进周鹿、古零等镇建设,上林县重点推进明亮、巷贤等镇建设,隆安县重点推进那桐、南圩等镇建设。(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扶贫办等,各县人民政府)
3.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土地、林权等资源价值显化。推进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权属。到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让、租赁、入股等。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支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各县人民政府)
4.加快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按照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要求,加快综合示范村建设,尽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14年底,各县打造一个市级综合示范村,并实行县长负责制,未按时间要求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的,依据相关规定严格问责。(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脱贫致富新突破。
1.突出扶贫重点。突出基础设施扶贫,推进贫困村通屯道路建设,到2015年底,六县修建通屯砂石路523条1228公里,升级硬化屯路846条1582公里,未通屯级砂石路的贫困村自然屯(20户以上)全部修通砂石路,已修通屯级砂石路的贫困村自然屯90%以上升级硬化。突出产业化扶贫,实施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和异地产业扶贫等模式,抓好马山县百香果、隆安县中药材、上林县桑蚕食用菌等3个自治区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到2015年,争取全市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增至8个以上,面积达1万亩以上。突出实用技术培训扶贫,确保每个扶贫对象户有一个劳动力掌握1—2门种养技术。到2015年,培训贫困村农民9万人。(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水库移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创新扶贫方式。继续开展经济较发达城区、开发区对口帮扶贫困县工作,确保资金、项目到位。推进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中央有关单位定点帮扶贫困县的对接管理服务工作。落实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以及扶贫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位帮扶,每个扶贫对象户都有一名干部帮助,每个贫困村财政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不少于100万元。(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九)着力发展民生事业,实现民生改善新突破。
1.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扶持宾阳开智中学等建设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建设隆安中学和隆安第三中学、马山中学和周鹿中学、上林中学和上林城关中学等。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到2015年,各县全面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目标任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5年,各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各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性体育馆、乡镇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力度。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形成乡镇基层文化服务经常化格局。按照“五个一”的配置标准(即建设一栋公共服务综合楼、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篮球场,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加快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广电局、市人口计生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2.促进创业就业。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县工作,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水库移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大石山区教育移民入学工程,强化就地就近就业服务,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力争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到2015年,六县新建15个创业孵化基地、30个创业示范基地、30个创业示范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水库移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到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五保户及孤儿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幸福院和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住房局、市残联等,各县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县域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帮助各县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相关部门、乡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完善发展思路。各县要突出地方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主动承接首府城市经济的辐射,要以武鸣县建设首府副中心城市,横县打造“西江新城”,宾阳县打造西部经济强县,上林县打造特色旅游名县、首府的“后花园”,马山县打造红水河中部的区域性工业、商贸物流和旅游休闲中心,隆安县打造连接首府和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承上启下的区域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为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实现。
(三)改进审批管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责权统一、运转高效、能放就放”的原则,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县域分类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县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促进县域经济赶超跨越发展。
(五)强化考核奖惩。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健全分类考核机制,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健全绩效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完善县领导班子考核办法,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被评为全区十佳县或位次前移五位以上(含五位)的县,给予表彰;对在全区各县经济发展排序中连续两年每年倒退三位以上(含三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
文章来源http://www.nanning.gov.cn/Government/gfxwj/lhfw/2014nlhfw/201404/t20140430_161867.html
摘录:黄盼盼